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必须善用底线思维

2020-04-15 11:54 来源:科创网

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一个人应该善用底线思维。

王鹏

4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全面推进复工复工。在新一轮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会议明确提出了“做好长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工作准备”的重要论断。这一判断具有重要的时机和意义。什么是“长时间”,什么是“外部环境”,什么是“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都值得我们深入理解和认真理解。

用统一的眼光看党的历史,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中,“长期”一词出现过多次。每一个科学判断对党和国家的下一步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次党中央提到“很长一段时间”,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首先,鉴于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在假设没有显著的外力变量的情况下,当前的趋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第二,为了应对这一趋势,党和国家可以制定高水平的中长期战略,尽可能扩大趋势的有利面,尽量减少不利损失。第三,“较长时期”通常至少需要“十年”作为基本规划单位。换句话说,全球爆发的新冠状肺炎疫情要求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制定战略计划。

我们之所以需要“很长时间”来迎接挑战,是因为“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就疫情本身而言,这种新的冠状病毒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和很强的可变性,这给疫苗和特定药物的研发带来了极其困难的挑战。正如世卫组织专家警告的那样,随着这一流行病在世界上的进一步蔓延,赤道国家、非洲、南亚、拉丁美洲和其他发展和医疗水平较低的地方很可能成为这一流行病的新的重灾区。随着季节的变化,病毒很可能在南北半球来回传播,反复肆虐,从而成为人类的慢性杀手,并可能不时发生变异。虽然我国在预防和控制国内疫情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然而,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也不能幸免于国家间的反复流行。

就国际形势而言,这一全球性流行病正在加速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一方面,随着大量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以美国为代表的旧西方国家已经开始瓦解它们70多年前建立的政治和经济秩序,并逆转它们推动了半个多世纪的全球化进程。民粹主义、新孤立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其他意识形态趋势以及一系列“黑天鹅”事件正在逐渐成为大西洋两岸的一种趋势。另一方面,他们蓄意阻挠、诽谤和诋毁其他国家促进全球化的努力,同时实行“闭门”政策。“中国的赔偿理论”和“中国的阴谋论”起源于这一流行病,实际上是“中国的责任理论”和“中国的威胁理论”的新变体。为了遏制这一流行病的蔓延,我们必须依靠国际合作。然而,一些大国拒绝合作和干涉合作的态度使得结束这一流行病成为“奢望”。

保留它总比没有好。“外部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意志无关,但只要我们坚持底线思维,拿出“持久战”的精神、心态和战略,做好“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我们就能“争取最好的结果”。“思想准备”是对流行趋势、时代背景、国际形势等宏观因素的更全面的分析,也是新的

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越多,我们就越必须从全面、辩证和长远的角度看待我国的发展,就越必须增强和增强我们的信心。如果我们善于在危机时刻发现机遇,化危机为机遇,准确认识变化,科学适应变化,积极求变,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来更好的发展。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学院副研究员)

标签: 疫情 底线 变化

热门文章

热点图文